第一讲测试
1【单选题】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环境的改变
B、人的主动性
C、环境的改变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单选题】对工业文明的态度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扬弃
A、全盘肯定
B、扬弃
C、全盘否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单选题】目标迷失的经济增长导致消费与生产失衡,属于()现象。答案:“GDP中毒”
A、通货膨胀
B、GDP中毒
C、科技失灵
D、精神中毒
4【单选题】第一次阐释“中国梦”概念的是()。答案:习近平
A、温家宝
B、习近平
C、胡锦涛
D、朱镕基
5【多选题】人类农业发展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答案:石油农业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A、现代农业
B、原始农业
C、传统农业
D、石油农业
6【多选题】下列哪些大家论述过“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答案:王阳明 庄子 孔子
A、孔子
B、庄子
C、王阳明
D、杜甫
7【多选题】我们祖先已深深认识到()和()之间的关系,原始朴素的生态观展示了古人认识自然的闪光智慧。答案:自然 人类
A、天地
B、万物
C、人类
D、自然
8【判断题】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答案:正确
9【判断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答案:正确
10【判断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答案:正确
11【判断题】十八大报告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其中,变为五位一体。答案:正确
12【判断题】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答案:错误
第二讲测试
1【单选题】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 )。答案: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2【单选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单选题】保持并完善( )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答案:《环境保护法》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基本法》
D、《环境法》
4【判断题】臭氧层破坏属于地区性环境问题。答案:×
5【判断题】当光强度不足时,二氧化碳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补偿作用。答案:√
6【判断题】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生态文明。答案:√
第三讲测试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答案:任何单位和个人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环境保护部门
C、利害关系人
D、企业
2【单选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 )”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原则、“与天地参”的道德理想。答案:天人合一
A、万物一体
B、民胞物与
C、天人和谐
D、天人合一
3【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B、生态农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主导思想
C、生态农业以高投入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主要开展高效益的单一品种经营
4【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
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
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
5【多选题】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答案:稳步发展阶段 关注阶段 探索阶段
A、探索阶段
B、关注阶段
C、稳步发展阶段
D、繁荣阶段
6【多选题】生态农业是一种()与()相结合的整体农业。答案:微观农业 宏观农业
A、全国农业
B、区域农业
C、宏观农业
D、微观农业
7【判断题】生态文明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答案:正确
8【判断题】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答案:正确
9【判断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农作物。答案:错误
10【判断题】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答案:正确
第四讲测试
1【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答案:向科学进军
A、向科学进军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向科学迈进
2【单选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以上。答案:B
A、0.02
B、0.025
C、0.03
D、0.035
3【单选题】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是( )。答案:吴文俊
A、陈景润
B、吴文俊
C、陶行知
D、郭沫若
4【单选题】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了( )的生产模式,推动了作物栽培学地发展。答案:现代农业
A、精确农业
B、科技农业
C、现代农业
D、新型农业
5【单选题】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外的激烈竞争。全社会都应支持和关注农业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实现( ),为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答案:双重绿色
A、科教兴农
B、双重绿色
C、基因克隆
D、杂交
6【单选题】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文明史中,科学的进步和( )的发展总是相伴而生。答案:军事
A、经济
B、民主
C、宗教
D、军事
7【多选题】()等植物对水体污染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答案:凤眼莲 香蒲 芦苇
A、凤眼莲
B、香蒲
C、芦苇
D、绿萝
8【多选题】微生物可以(),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答案:改变根际微环境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吸附积累重金属
A、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B、吸附积累重金属
C、改变根际微环境
D、分解重金属
9【判断题】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是科技创新。答案:正确
10【判断题】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答案:正确
11【判断题】科学技术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健康、丰富。答案:正确
第五讲测试
1【单选题】“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答案:2019-05-22
A、2019-06-05
B、2019-04-22
C、2019-05-22
D、2019-12-29
2【单选题】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丁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A、甲说:“中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因此我们尽可以开发利用”。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丙说:“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丁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3【单选题】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锐减
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4【多选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答案:ABC
A、生物多样性保护
B、可持续利用
C、惠益共享
D、保护遗产性资源
5【多选题】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答案: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A、功能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6【判断题】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缓增。答案:×
7【判断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措施,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答案:√
8【判断题】当你遇到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最好给它治疗、饲养,待伤好后放归大自然。答案:√
9【判断题】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答案:√
第六讲测试
1【单选题】目前全世界倡导森林旅游,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可以杀灭有害菌, 消除病菌,具有防治 高血压、冠心病、( )等多种疾病的功效。答案:气管炎
A、癫痫
B、胃溃疡
C、肝炎
D、气管炎
2【单选题】我国武夷山景区采用“宜小不宜大、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宜隐不宜显、宜淡不宜艳” 的做法体现了景区开发的( )。答案:特色原则
A、保护性开发原则
B、特色原则
C、永续利用原则
D、协调性原则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