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读超星尔雅答案北京师范大学,超星尔雅论语精读章节测试答案
《论语》题解及其作者
1
以下 哪个解释与“沦”相对应?()A
A、小波
B、青丝绶也
C、有辐
D、辈也
2
“论”可以理解为有秩序、有条理、有次第。()正确
3
《说文解字》中对于语的解释是“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历代论语学的典范之作
1
以下哪一位是《论语正义》的作者?B
A、朱熹
B、刘宝楠
C、章太炎
D、何晏
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四书章句集注》的三个层次?()D
A、语理的训诂与考据
B、事理的剖析与解读
C、义理的探求与创新
D、历史的还原与审视
3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何晏。()√
4
“沟通汉宋,网罗清人。为清代《论语》学之集大成者”是对《论语正义》的评价。√
“学”的内容及精神实质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时期“学”的三个层次?()C
A、学品德
B、学本领
C、学平等
D、学知识
2
以下对“学而时习之”的解读正确的是?()D
A、学的本质是觉悟
B、习的核心是实践
C、觉悟与实践的关系是“时”
D、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古代的“六艺”?()ABCD
A、礼
B、乐
C、射
D、书
4
六艺中“礼”指的是学习社会中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正确
5
学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的觉悟。():正确
“时”与“习”的核心
1
“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按时,一种是()。D
A、小时
B、适当
C、不按时
D、适时
2
《论语义疏》的作者是()。C
A、朱熹
B、程颢
C、皇侃
D、董仲舒
3
以下哪些属于《论语义疏》的三时?ABC
A、人身中为时
B、年中为时
C、日中为时
D、傍晚为时
4
“学而时习之”指的是适时地把内心的觉悟落实到外在的实践上,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中。()√
5
“学”的统一指的是人生觉悟与知识体系的统一。()正确
孔子人生的面相之自我生命的升华
1
以下哪一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经学家?()C
A、郑玄
B、诸葛恪
C、王肃
D、皇侃
2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出自以下哪一篇文章?()D
A、《五柳先生传》
B、《归去来兮辞》
C、《归园田居》
D、《桃花源记》
3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而乐则见于外。()正确
孔子人生的面相之教书育人
1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出自以下哪本书?()C
A、《孟子》
B、《论语》
C、《史记·孔子世家》
D、《战国策》
2
古代私塾在大门两边,分别为东塾和()。D
A、小房子
B、太学
C、草房
D、西塾
3
《论语章句》中对“朋”的注释是同门曰朋,指的是师门的同学。()正确
4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表现了古人出行的困难。()√
孔子人生的面相之对政事的态度
1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出自以下哪本书?()C
A、《战国策》
B、《资治通鉴》
C、《史记·孔子世家》
D、《论语》
2
《说文解字》中对“人”的解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正确
3
古人认为,“人”与“民”的区别在于人在天地人中,人最珍贵,强调人的本质价值;而老百姓缺乏教育,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正确
孔颜乐处?
1
《爱莲说》出自以下哪位学者?()D
A、王安石
B、陶渊明
C、屈原
D、周敦颐
2
以下哪些属于解读《论语》的方法?()C
A、文字训诂
B、历史还原
C、五经互证
D、以上都是
3
孔子能够把政治上的不得意忘却,不当回事,完全是依靠通过学和想两方面达到的。()错误
孔子的教育理念(一)
1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出自哪里?( )B
A、《孟子》
B、《论语·卫灵公》
C、《论语·微子》
D、《礼记·曲礼上》
2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倡导仁、义、礼、智、信。( ) 正确
3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 ) 正确
孔子的教育理念(二)
1
“鲁国三虎将”中,( )是孔子的父亲。C
A、狄虒弥
B、曹沫
C、叔梁纥
D、秦堇父
2
子曰:( )而耳顺。D
A、三十
B、四十
C、五十
D、六十
3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阶层。( ) √
孔子的教育理念(三)
1
以下哪位是《国故论衡》的作者?()D
A、冯友兰
B、朱熹
C、张岱年
D、章太炎
2
以下哪位不属于“孔门十哲”?()B
A、颜渊
B、曾子
C、仲弓
D、子贡
3
以下哪些属于古代六艺的范畴?()ABCD
A、礼
B、乐
C、射
D、书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正确
教育的诚意
1
《论语·雍也》中提到:子见南子,( )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C
A、子贡
B、子渊
C、子路
D、子有
2
《论语·阳货》中提到:子曰:予欲无言。( )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A
A、子贡
B、子渊
C、子路
D、子有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著作?D
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周易》
启发式教学
1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 )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AB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马融
D、陆德明
2
朱熹认为:愤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 ×
3
子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 ) 错误
孔子的教育风格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出自()?C
A、《论语·述而》
B、《论语·为政》
C、《论语·子罕》
D、《论语·雍也》
2
儒家推崇的修身次序正如《大学》中提到的一样,即依次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3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错误
孔门诗教
1
将孔子所说的“思无邪”理解为“归于正”的是东汉经学家( )。D
A、马融
B、郑众
C、贾逵
D、包咸
2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 )作为实现生命的超越、修身和道德构建的根本。B
A、正义
B、真实
C、恭敬
D、善良
3
“六艺”主要是指:礼、乐、书、数和( )。AC
A、射
B、琴
C、御
D、画
子贡问学
1
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被孔子称为()。C
A、玉器
B、利器
C、瑚琏之器
D、残器
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尔雅·释名》。()错误
3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表现了孔子对学生安慰之情。()正确
子夏问学
1
以下哪一部是中国研究《诗经》的著作,被简称为《毛传》?()D
A、《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B、《诗谱》
C、《毛泽东选集》
D、《毛诗故训传》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自以下哪一篇文章?()C
A、《邯郸学步》
B、《郑人买履》
C、《曹刿论战》
D、《曹冲称象》
3
“礼”的过度导致“制”的不足,这是孔子那个时代的通病。()√
4
“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出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之路之志
1
《研经室集》的作者是?()C
A、段玉载
B、辛弃疾
C、阮元
D、阮籍
2
以下哪个词语表现了子路的性格?()D
A、沉着冷静
B、温恭贤良
C、谨小慎微
D、仗义疏财
3
仲由字子路,鲁国卞人。不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错误
4
车马衣裘在春秋时期是古代贵族身份的标志。正确
颜回之志
1
《论语正义》的作者是( ),他认为“施劳”与“伐善”对文。A
A、刘宝楠
B、方申
C、薛寿
D、罗士琳
2
“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这句话出自哪里?( )C
A、《论语·述而》
B、《孟子·尽心上》
C、《孟子·离娄》
D、《论语·颜渊》
3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朱熹认为其中的“施”是张大之意。√
孔子之志
1
“老者食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出自()?C
A、孔子
B、子路
C、朱熹
D、刘宝楠
2
“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是()对颜回的评价。D
A、孟子
B、有子
C、曾子
D、程子
3
“夫子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已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是对孟子的评价。()×
4
《弟子规》文本最大的问题是过度看重规范。()√
仁爱的基础:恻隐之心
1
下列人物中,把“爱”解释为“隐”的有( )。BC
A、朱熹
B、陈奂
C、马瑞辰
D、阮元
2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
3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存之,君子去之。( ) 错误
仁爱的根本:孝悌之心
1
孟子认为,仁之实,()。A
A、事亲是也
B、从兄是也
C、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D、节文斯二者弗去是也
2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回答其弟子( )所问,曰:勿欺也,而犯之。B
A、子有
B、子路
C、子贡
D、子渊
3
孔子是坚决不赞同犯上的人。错误
仁与诚
1
王肃认为:有斯四者,近于仁。其中,“四者”包括( )。ABC
A、刚
B、毅
C、木
D、稳
2
以下选项中,确实出于《论语·宪问》篇的是( )。ABCD
A、有德者必有言
B、有言者不必有德
C、仁者必有勇
D、勇者不必有仁
3
孔子认为,巧言令色一定是不仁。( ) 错误
仁道的推致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D
A、《吕氏春秋》
B、《左传·隐公元年》
C、《论语·学而》
D、《孟子·梁惠王上》
2
《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CD
A、炎
B、黄
C、尧
D、舜
3
舜称帝是因为尧的“禅让”。 √
忠恕之道
1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出自以下哪一本书?()C
A、《左传》
B、《论语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论语》
2
食豆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禁忌之一,毕达哥拉斯一生都没有吃过豆子。()正确
3
曾子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
立
1
下列不属于《左传》中提出的三不朽的是()。D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仁
2
四十不惑是孔子“立”的哪一层面?()C
A、志向自立
B、社会自立
C、思想自立
D、存在自立
3
孔子的“立”表现为以“礼乐”为核心的全面实践。()正确
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
达
1
“行不相遇”是《说文解字》对以下哪个字的注释?()B
A、宽
B、达
C、阔
D、路
2
“达”是要在质直而好义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别人。()正确
恕
1
“恕”的实质是什么?()C
A、乐善好施
B、己欲立而立人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己欲达而达人
2
实现“恕”道的心理机制是情和()。D
A、德
B、理
C、法
D、礼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自己想立身,也让他人能立身;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让他人事业通达。()√
4
“礼”指的是对他者存在深切的理解。()正确
絜矩之道
1
“忠”必须要有(“”)的思想来进行互补。B
A、达
B、恕
C、情
D、义
2
我喜欢的东西一定要给别人,这样的恕会给人带来压抑。()√
儒家对仁爱之道的阐释
1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出自哪里?( )B
A、《论语·述而》
B、《论语·为政》
C、《论语·子罕》
D、《论语·颜渊》
2
关于人的修养,孔子认为应该兴于礼,立于乐,成于诗。( ) ×
3
人对实践道德的必然性表现为人的道德意志。( ) √
宋明理学对仁道的哲学阐释
1
宋明理学,是两宋至明代的( )。A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佛学
2
孟子对“良知”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良知是( )。ABCD
A、恻隐之心
B、是非之心
C、羞恶之心
D、辞让之心
3
冯友兰认为,良知是一种呈现。( ) ×
仁道的修养(一)
1
在《说文解字》中,“克”被解释为什么意思?()C
A、阻碍
B、克制
C、肩也,有担负的意思。
D、妨害
2
《说文解字》对于“复”的注释是“行故道也”。()√
3
“礼”的异化指的是形式主义,即在繁琐的仪式中丧失其精神内核和情感内核。()正确
仁道的修养(二)
1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问仁时孔子的回答?( )D
A、冉有
B、子路
C、颜回
D、仲弓
2
孔子所说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者”,其实是( )代代相传的贵族之德。D
A、虞朝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3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的“家”是指家族,而非家庭。( ) 正确
仁者之境界
1
仁者不忧的实质是()与外在世界不发生矛盾。D
A、内在安宁
B、内在充实
C、内在混乱
D、内省不疚
2
仁者安仁是一种自然的境界。()√
3
知者利仁是一种理性的、自觉的、选择的境界。()正确
孝
1
下列行为中,属于“孝”的行为是()。B
A、顶撞父母
B、晨醒昏定
C、不违背父母的任何要求
D、父母在,必远游
2
在理解儒家的“孝”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从以下哪个方面进行?()C
A、政治层面
B、社会风俗层面
C、神仙信仰层面
D、人伦情感层面
3
将古人的道德看作是日月经天不敢违背,或者将古人道德看作是野蛮道德,都是不准确的。正确
以孝治国
1
《殷周制度论》是()的经典论著,论述了殷周相关制度变革。A
A、王国维
B、章太炎
C、顾炎武
D、郑玄
2
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针对齐景公问()。D
A、德
B、仁
C、孝
D、政
3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其对颍考叔的评价是不孝。错误
双向伦理观
1
下列属于《左传·隐公三年》中提到的“六顺”的是()。ABCD
A、君义
B、臣行
C、父慈
D、子孝
2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中“三年”是指实指三年,因为不能完全不改变父之道。错误
孝以化民
1
将“慎终追远”解释为“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的是()。C
A、曾参
B、郑玄
C、孔安国
D、朱熹
2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B
A、孝
B、仁
C、敬
D、恕
3
古人对“孝”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前之孝,一是身后之孝。√
礼与情,孝与礼
1
下列属于古人身后至孝的体现的是()。D
A、慎终追远的自我熏陶
B、对于生命的敬意
C、对于真挚情感的表达
D、以上都是
2
孔子认为丧礼应该越奢华越好。错误
3
理解儒家“孝”文化可以从情、俗、理、政四个层面进行。正确
风俗·礼法·情感
1
《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是()。C
A、行也
B、直视也
C、升也
D、情也
2
白公胜之乱是在叶公的努力下平息的。正确
3
在儒家看来,父子亲情是不能被法律保护的。错误
孝道
1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叙述的是()的求学经历。A
A、宋濂
B、马生
C、欧阳修
D、苏轼
2
“父母在,不远游”中,“游”指的可能是()。ACD
A、游学
B、旅游
C、游官
D、经商
3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观、孝道等是一种双向的情感。√
孝与诚敬
1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色难”指的是()。C
A、为难的态度
B、尖刻的态度
C、和悦的态度
D、嫌弃的态度
2
《说文解字》中对“情”的解释是实在。错误
礼的训诂
1
下列不属于“礼”的训诂的是()。B
A、履也
B、德也
C、体也
D、理也
2
下列不属于儒家十三经中的“三礼”的是()。A
A、《礼仪》
B、《周礼》
C、《礼记》
D、《仪礼》
3
《论语》中的“礼”与政治关系密切。√
礼与原始宗教
1
下列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