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测验答案《论语》导读(同济版) 刘强
1.1绪论(一):孔子其人
1【单选题】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下列对“志于学”最准确的理解是(B )。
A、上学
B、有志于学道
C、学习知识
D、学习做人
2【多选题】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对于“立”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BCD )。
A、成家立业
B、学问有所建树
C、树立自己的人格
D、安身立命
3【判断题】“至圣先师”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对 )
4【判断题】孔子的故乡在今天的山东青岛。( X)
1.2绪论(二):孔子“自传”
1【单选题】下列哪个神话故事不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C )
A、夸父逐日
B、精卫填海
C、黄粱美梦
D、女娲补天
2【多选题】对“圣”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贯通
B、睿
C、一事精通
D、神圣的
3【判断题】周敦颐是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X)
4【判断题】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对 )
5【判断题】孔子人生的最后五年主要是聚徒教书,整理文献。(对 )
1.3绪论(三):孔子周游列国及《论语》的诞生
1【单选题】关于《论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它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订的一部集子
B、成书于战国初年
C、是一部私家著述
D、是孔子所著
2【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汉代《论语》版本?(B )
A、《鲁论语》 有二十篇
B、《张侯论》二十篇
C、《齐论语》 二十二篇
D、古本《论语》二十一篇
3【判断题】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对 )
4【判断题】在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在七十岁时回到了鲁国,开始整理典籍。(X )
2.1学而篇(一):孔子的学习观(上)
1【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孟子的“人生三乐”?( ACD )
A、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B、
蟾宫折桂
C、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多选题】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D )。
A、“学”不仅指求知,还包括求道、修身、做人
B、“习”是温习的意思
C、“学”指上学
D、“习”不仅包括温习,还有见习的意思
3【多选题】儒学主要处理哪几种关系?( ABCD)
A、人我关系
B、群己关系
C、物我关系
D、天人关系
4【判断题】“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是指同门。(对 )
5【判断题】“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的是指埋怨。( X)
2.2学而篇(二):孔子的学习观(下)
1【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儒家“五伦”?(D )
A、君臣之伦
B、父子之伦
C、朋友之伦
D、师徒之伦
2【多选题】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下列对“固”的解释正确的是( AC)。
A、牢固
B、通“故”,旧的意思
C、固执
D、束缚
3【多选题】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孔门四科”?(ABD )
A、德行科
B、言语科
C、论辩科
D、政事科
4【判断题】“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的“远”是指远方的意思。(X )
5【判断题】“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是动词,指以什么为贤的意思。( 对)
3.1为政篇(一):德治与诗教
1【单选题】“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格”的意思是(A )。
A、规格、法度
B、人格
C、推究
D、格子
2【单选题】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对“知天命”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D)。
A、天命不可违背
B、尽人事,听天命
C、知其不可而为之
D、完全顺应天意,不作为
3【单选题】子曰:“六十而耳顺”,对“耳顺”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
A、能够马上知道别人说话的含义
B、道德修为很高的表现,听到很多逆耳的话,也没有关系
C、顺从别人说的话
D、是智慧的表现
4【多选题】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下列选项对“思”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情思
B、思想
C、心智
D、情智
5【判断题】“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的“德”主要是指在上位者要有德。( 对)
6【判断题】在孔子时代,《诗》就被称为《诗经》。(X )
7【判断题】中华民族一直都有“诗教”的传统。(对 )
3.2学而篇(二):孔子的孝道观之孟懿子问孝
1【单选题】“樊迟御,子告之曰”中”御”的含义是(A )。
A、驾车
B、防御
C、御史
D、通“遇”,遇见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生,事之以礼”中“事”的理解最正确的是(C )。
A、事情
B、从事
C、侍奉
D、通“是”,这
3【单选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其中“违”的含义是( A)。
A、违背
B、通“围”,围困
C、作为
D、通“唯”,表示应承
4【判断题】“慎终”指的是“祭之以礼”。(X )
5【判断题】“追远”指的是“葬之以礼”。(X )
3.3为政篇(三):孔子的孝道观之孟武伯、子游问孝
1【单选题】下面哪句话是孟子说的?( B)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B、食而弗爱,豕交之也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2【判断题】我们在赡养父母时,如果没有敬爱之心,则不能称为“孝”。( 对)
3【判断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出自《孝经》。(对 )
3.4为政篇(四):孔子的孝道观之子夏问孝
1【单选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下列选项中对“色”理解最正确的是(B )。
A、颜色
B、脸色
C、好色
D、品行败坏
2【单选题】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中“弟子”的含义是(B )。
A、徒弟
B、家中最小的孩子
C、通“娣”,女子
D、兄弟
3【单选题】“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先生”的含义是(C )。
A、老师
B、对男子的尊称
C、长辈
D、先出生的人
4【单选题】“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曾”的含义是(C )。
A、增添
B、通“真”,确信
C、岂,难道
D、曾经
5【多选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所以”指的是做事的动机
B、“所由”指的是做事的途径
C、“所安”指的是所处境界
D、“哉”是指语气助词
6【判断题】“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中“馔”的含义是指吃。(对 )
7【判断题】“人焉廋哉”中“廋”的含义是藏匿。( 对)
八佾篇(一):孔子论“礼之本”
1【单选题】“孔子谓季氏”中“谓”的含义是(B )。
A、对
B、评价
C、为了
D、教导
2【单选题】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其中“相”的含义是(D )。
A、各国的国君
B、帮助
C、丞相
D、助祭官
3【单选题】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其中“易”的含义是( A)。
A、平易,指面面俱到
B、交换
C、容易
D、改变
4【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对“八佾舞于庭”中“八佾”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天子的祭祀之礼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
C、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有六十四人
D、佾也指代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5【判断题】礼具有维护社会基本稳定与秩序的重要价值。(对 )
6【判断题】“三家者以《雍》彻”中“《雍》”指的是天子在祭祀典礼上用的乐舞。( 对)
4.2八佾篇(二):孔子论祭礼(上)
1【单选题】“或问禘之说”中“或”的含义是(A )。
A、有人
B、或者
C、有时
D、通“惑”,疑惑
2【单选题】古代“刖邢”指的是下列哪种刑法?(A )
A、断足之刑
B、凌迟之刑
C、断臂之刑
D、断椎之刑
3【单选题】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中“与”的含义是(B )。
A、给
B、全身心参与
C、介词,和
D、通“语”,说
4【判断题】“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中“示”通“视”,观看。( 对)
5【判断题】“或问禘之说”中的“禘” 是指禘礼,一种祭祀之礼。(对 )
4.3八佾篇(三):孔子论祭礼(下)
1【单选题】“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中“监”的含义是( B)。
A、监狱
B、通“视”,比较
C、门槛
D、监视
2【单选题】“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中“科”的含义是(B )。
A、科目
B、等级
C、条目
D、科举
3【多选题】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古代“六艺”的内容?( ABC)
A、礼
B、乐
C、御
D、文
4【判断题】“告朔之礼”中“朔”是指每月的第十五天。( X)
5【判断题】“饩羊”是指祭祀中杀而未烹的羊。(对)
5.1里仁篇(一):孔子论仁德(上)
1【单选题】对“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中的“里”,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A、邻里
B、居住
C、住宅
D、里面
2【单选题】“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中“择”的意思是(A )。
A、选择住宅
B、通“则”,就
C、摘取
D、原则
3【单选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是谁说的?(B )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曾子
4【单选题】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影响,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体现这种观点?(D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D、心远地自偏
5【单选题】“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中“约”的含义是( B)。
A、大约
B、简约,引申为贫困的状态
C、约束
D、契约
6【判断题】小人经常做价值判断,很少做事实判断。( X)
7【判断题】真理未必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民主未必等同于真理。(对 )
5.2里仁篇(二):孔子论仁德(下)
1【单选题】“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苟”的含义是(A )。
A、诚恳
B、苟同
C、苟且
D、一丝不苟
2【单选题】“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终食”的含义是(C)。
A、没有食物
B、禁食
C、吃完一顿饭
D、最后一顿饭
3【单选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处”的含义是( A)。
A、安处
B、处理
C、处置
D、名词,处所
4【多选题】对“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中“造次”的含义,下列理解正确的是(BC )。
A、造作
B、仓促之间
C、很急迫的情况下
D、犯上
5【多选题】关于“苟志於仁矣,无恶也”中“恶”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
A、憎恶
B、作恶
C、恶心
D、遏制
6【判断题】孔子对人的正当欲望与追求是持认同态度的。(对 )
7【判断题】“人之过也,各於其党”中“党”是指党派的意思。(X )
5.3里仁篇(三):义礼之辨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闻”的理解最正确的是(C )。
A、闻名
B、听
C、达,使闻达
D、嗅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古代四民”?( ABD)
A、士
B、农
C、贵族
D、工
3【判断题】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往往具有一种担当天下的精神。( 对)
5.4里仁篇(四):义利之辨
1【单选题】“义之与比”中“比”的含义是( A)。
A、读bì,就、靠近
B、及,等到
C、比拟
D、勾结
2【多选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适”指去
B、“莫”指不可
C、这句话启示我们君子行事应当以义为标准,权宜行事,切忌教条
D、“义”可理解为宜也,时也,权也,度也,中也
3【判断题】与仁和道的相对性相比,义具有一定的绝对性。(X )
4【判断题】儒家是反对教条主义的。( 对)
5【判断题】典故“尾生抱柱信”讲的是一个人死守信用,不知变通,最终害死自己的故事。( 对)
6.1公冶长篇(一):孔子对他人评价
1【单选题】“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中“妻”的含义是(B )。
A、名词,妻子
B、动词,读qì,嫁女与之
C、娶女子为配偶
D、周代宫中女御
2【单选题】“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中“缧绁”的含义是( A)。
A、名词,借指监狱
B、动词,捆绑
C、累赘
D、为……所累
3【单选题】“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中“废”的含义是(A )。
A、废黜,喻不被埋没
B、名词,废物
C、形容词,破旧
D、颓废
4【判断题】“邦无道免于刑戮”指的是子贱在国家政治不清明的情况下能明哲保身。(对 )
6.2公冶长篇(二):孔子对弟子评价(上)
1【单选题】“雍也仁而不佞”中“佞”的含义是(C )。
A、坏
B、谄媚
C、口才好
D、奸邪
2【单选题】““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中“御”的含义是(A )。
A、当
B、通“遇”,遇见
C、王
D、防御
3【单选题】“吾斯之未能信”中“信”的含义是( D)。
A、信誉
B、通信
C、信用
D、自信
4【判断题】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 X)
5【判断题】孔子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的人格教育。(对 )
6.3公冶长篇(三):孔子对弟子评价(下)
1【单选题】“乘桴浮于海”中“桴”是什么意思?( B)
A、通“浮”
B、船
C、轻浮
D、漂浮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中“材”的理解错误的是(D )。
A、木材
B、通“哉”,语气词
C、才干
D、刚才
3【单选题】“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中“赋”的含义是(A )。
A、兵赋
B、赋予
C、天赋
D、诗赋
4【单选题】“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中“愈”的含义是( B)。
A、痊愈
B、更强
C、通“预”
D、通“遇'
5【判断题】孔子认为具体的才干不等同于仁。(对 )
6【判断题】“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中“诛"是责备的意思。( 对)
7.1雍也篇(一):不迁怒,不贰过
1【单选题】“请益,曰:‘与之庾’”中“益”的含义是(A )。
A、增加
B、名词,好处
C、动词,对
D、通“溢”,溢出
2【多选题】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 )。
A、孔子认为冉雍具有从政做官治理国家的才能
B、古代以面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南而坐
C、孔子认为冉雍可以成为天子
D、“也”,副词,指也能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对“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理解错误是( ABC)。
A、居敬,指要有恭敬之心
B、行简,指行事简明扼要
C、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可以简明,但居心要恭敬,不能太敷衍
D、临,指到的意思
4【判断题】冉雍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对 )
5【判断题】“不迁怒,不贰过”指的是不将怒气迁加于他人,同样错误不犯第二次。( 对)
7.2雍也篇(二):文质之辨
1【单选题】“不有祝鮀之佞”中“祝”的含义是(C )。
A、祝福
B、祈祷
C、古代宗庙之官
D、通“咒”,诅咒
2【单选题】“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中“罔”的含义是(A )。
A、不直
B、欺骗
C、通“往”,过去
D、束缚
3【多选题】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质指质地或质朴
B、史喻指华而不实
C、文指文采、才艺
D、彬彬指物相杂却非常均衡
4【判断题】钱钟书先生认为,人格化的文艺评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对)
5【判断题】《诗经·十五国风》是西周时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 对)
7.3雍也篇(三):孔子论知
1【单选题】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其中“中人以上”的含义是( A)。
A、中等根性以上的人
B、中间的人
C、普通的人
D、中规中矩的人
2【单选题】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其中第二个“上”的含义是( C)。
A、君王
B、介词,在上面
C、形而上,高深的一些道理
D、边、畔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樊迟问知”中“知”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B)。
A、知识
B、通“智”,智慧
C、主管
D、了解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对“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乐”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C)。
A、快乐
B、好处
C、以……为乐
D、取悦
5【判断题】“直道”是儒家追求的一个重要价值。( 对)
6【判断题】孔子认为,对于鬼神,我们应敬而远之。(对 )
8.1述而篇(一):孔子的教育观
1【单选题】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D)。
A、述指传述旧有的文献典章
B、信指相信
C、古指古圣先贤留下的典籍
D、“窃”指偷窃
2【单选题】对“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中“申申”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 )。
A、庄敬的样子
B、申请
C、陈述
D、舒展的样子
3【单选题】“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中“夭夭”的含义是(B )。
A、妖娆的样子
B、表情愉悦的样子
C、绚丽茂盛的样子
D、嫩弱的样子
4【多选题】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BC)。
A、徙指践行
B、义指宜,应该做的事
C、改指改正
D、修指修理
5【多选题】下列选项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理解正确的是( AB)。
A、识通“志”,记住
B、厌指满足
C、诲指后悔
D、倦指疲劳
6【判断题】“何有于我哉”中“何有”是反问,指有什么困难呢。( 对)
7【判断题】“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中“束修”是指束修之礼,一束修指十条干肉。(对 )
8.2述而篇(二):孔子的自我追求
1【单选题】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其中“为”的含义是( A)。
A、支持
B、因为
C、作为
D、治理
2【单选题】“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中“怨”的含义是(D )。
A、别离
B、埋怨
C、仇恨
D、悔恨
3【多选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ABC)。
A、饭指吃
B、疏食指粗粮
C、肱指胳膊
D、曲指委屈
4【判断题】“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中“加”指更加,副词。( X)
5【判断题】“韦编三绝”一词比喻读书勤奋。(对 )
9.1泰伯篇(一):泰伯之贤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对“恭而无礼则劳”中“礼”的解释最正确?( B)
A、礼让
B、节、度的意思
C、礼貌
D、祭礼
2【单选题】“慎而无礼则葸”中“葸”的含义是( C)。
A、傲慢的样子
B、讥诮的样子
C、畏惧的样子
D、礼让的样子
3【判断题】“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中“笾”和“豆”都是礼器,指礼仪之事。(对 )
4【判断题】孔子对泰伯德行的评价低于伯夷、叔齐。(X )
9.2泰伯篇(二):孔子的出世思想
1【单选题】“天下有道则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标签: 超星尔雅网课答案大全 2023超星尔雅全部答案汇总 超星尔雅答案 超星尔雅答案大全 尔雅通识课题库答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